性格决定命运:王政君与西汉灭亡层层相递的关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外戚和宦官参政 一直是伴随我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皇权不断加强的衍生物。翻开二十四史,可以发现,两汉时期是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时期。但在西汉,就出现了三大外戚豪门: 即
外戚和宦官参政一直是伴随我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皇权不断加强的衍生物。翻开二十四史,可以发现,两汉时期是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时期。但在西汉,就出现了三大外戚豪门:即早期的吕氏、中期的霍氏、晚期的王氏,晚期王政君一族的王氏集团更是最终酿成了王莽篡汉。
作为身居后位长达61年之久的王政君,从王政君的成长背景出发,分析其性格因素对西汉后期政局走向产生的影响。
一 家庭出身及成长环境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是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皇太后,汉平帝和哀帝时期的太皇太后。其身居后位时间长达61年,时间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
从成帝朝开始,身居太后位置的王政君不断扶植王家势力,一度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最终导致了王莽篡位。《汉书·外戚传》中对王政君的出身及家庭生活描写还是比较全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地位出身
父族虽出自齐国贵族,但至王政君之父王禁时期已然没落,王禁只担任廷尉史(廷尉的属吏,秩二百石)这样的小官,官阶低微,不过,相比于之前的吕后,霍氏家族出身平民来看,王政君的出身还算属于中等以上。
二、成长环境
王禁虽然官职低微,但娶过好几个老婆,生了四女八男,儿女众多,王政君排行属于中间,并且其亲生母亲李氏因为嫉妒其他小妾因而与王晋离异,(这在封建伦理道德还未完全形成的西汉时期是合理的)可见,王政君在如此多的兄弟姐妹中间,再加上母亲离异的影响,王家不可能娇惯王政君,因此不会是跋扈、自私的性格,史载:王政君“婉顺得妇人道”可见王政君从小应该是较为温顺的。
三、个人经历
在王政君18岁入掖庭为家人子之前,曾被父亲两度许嫁外人,都因外人先死而未能婚配。父亲王禁因此为王政君占卜,占卜结果据说“当大贵,不可言”,她的父亲从此以后对王政君另眼相待,大加培育诗书、鼓琴等才艺,为进宫做了充分准备。
二 性格特征及表现
俗话说,任何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王政君也不例外,虽然史料并不多,但我们从她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她的一些性格特点:
一、对内温柔慈爱,对外强悍跋扈
王政君的发迹是从当时位居太子的汉元帝刘奭所宠爱的司马良娣的死开始的,当时虽然刘奭并没有在意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挑选的五位家人子(低等婢女),但由于“政君坐近太子,又独衣绛缘诸于”
后汉元帝登基,因为宠幸傅昭仪和其子定陶共王,欲立共王而废王政君所生太子刘骜,也最终因为侍中史丹的进谏和王政君“素来谨慎”、太子又是宣帝所爱而打消了废立的念头,可见,王政君在当时父族势单力薄的情况之下,由于自身谨言慎行和朝臣的拥护,最终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其子汉成帝继位之后,王政君因为怜爱,遂封自己的兄弟五人为候,世称“一门五侯””又欲将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苟参也封侯(未果)。后来,又怜弟曼早死,将其子王莽封新都侯。其后,亲哥哥王凤被王章弹劾,王政君即命王凤“乞骸骨”,自己则“闻之垂涕,不御食”。
王莽未篡位之时,王政君也处处溺爱,甚至面对王莽改元称制,也并没有横加制止。因此,可以说,在对待自己的亲族和子嗣上,王政君非常地慈爱,乃至退让。同时,王政君又有一些强悍跋扈的性格色彩。
从出身来看,可能遗传了她母亲的一些强悍的性格因素(其母因嫉妒而与其父离异),汉成帝即位后,为巩固自身势力,王政君大肆封侯,并且大力压制汉成帝皇后许氏家族势力,先后在建始三年(BC30年)和和平元年(BC28年)以“后宫灾异论”打压许氏,并最终因无子和诅咒后宫将许氏废黜。
绥和二年,成帝去世,定陶王刘欣即汉哀帝即位,祖母和母家傅、丁两家势力增强,及元寿二年,哀帝崩,王政君立即将大权收回,
文章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hxyxb.cn/zonghexinwen/2020/0907/365.html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论文
下一篇:绥化学院学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